創新醫療技術推動互聯網醫療“落地”
作者:天榮醫療 發布日期:2015-07-27
“互聯網+醫療”正在醫藥行業進行著各種“裂變”,在市場一片火熱的同時,互聯網醫療也疑問重重,其到底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問題?
“目前的互聯網醫療市場格局仍處于‘輕問診’狀態,不論是掛號、繳費還是問診咨詢、查報告等服務,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患者就醫,并不能真正解決看病難的關鍵——分級診療的落實問題。”近日,專注于為基層醫療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倍肯集團總裁姚世平就“互聯網+醫療”話題接受新華健康記者專訪,他表示,通過創新醫療技術提高基層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老百姓對基層醫院的信任度,才能把常見病、高發病和慢性病患者管理留在基層,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醫院的看病難問題。
基層醫院看病難的關鍵在于信任度
和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看病難相比,基層醫院同樣看病難,但兩者的“難”點不同。比如吳女士假期去鄉下游玩,卻不慎被小貓抓傷,她趕緊就近去鎮上的衛生院打了狂犬疫苗。打完疫苗后,吳女士的心里仍不踏實:這里的疫苗安全嗎?對于從生產到使用全程都需要冷鏈運輸的狂犬疫苗來說,這里能做到全程冷鏈嗎?
“從我們所做的調研情況來看,老百姓不愿去基層醫院看病,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基層醫護人員的數量、能力和經驗都不足;二是基層缺乏輔助看病的技術設備,而大醫院的醫生診療水平高,其實也和大醫院高精尖的輔助技術設備多有關。我們從2003年開始專注基層醫療衛生領域發展,中國大城市的醫院無論是醫生還是設備,配備都相對較完整,醫生的看病能力也比較強,但在廣大的基層,尤其是縣級以下的鄉鎮衛生院,醫療水平的差別非常大,‘沒經驗、沒設備’是導致老百姓對基層醫院信任度低的關鍵因素。”姚世平說。
提高基層檢測能力遏制抗生素濫用現象
眾所周知,濫用抗菌藥物不僅會加大患者治病的經濟成本及毒副作用,還有可能引起細菌的耐藥性,使抗菌藥物在較短時期內失效,嚴重的甚至可以致命。濫用抗菌藥物,最終給百姓健康帶來損害并加重國民醫療成本負擔。
目前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已將抗菌藥物使用納入常態化管理,根據北京市醫管局的最新公布,截至目前,北京市市屬醫院門診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為8.54%,遠低于國家衛計委20%的要求,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抗生素濫用情況仍然相當嚴重。
姚世平表示,在基層看病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主,如消化道、呼吸道方面的感染類疾病,這些疾病在大醫院看,一般都會要求患者先驗血看看白細胞的數值,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若是病毒感染則不會使用抗生素。但在鄉鎮醫院,往往缺乏簡便、快捷的白細胞檢測設備,不能快速判斷病人是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往往發現病癥就使用抗生素,加上老百姓對抗生素的認識不足,認為掛水就會好得快,導致大量使用抗生素。
此外,在大醫院的患者中,慢性患者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如果把慢性病管理留在基層,也會大大緩解大醫院的看病難現象。
“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本身是很復雜的,因此治療診斷是在大醫院,但長期的管理是在基層醫療機構,但如果基層沒辦法檢測像糖化血紅蛋白這樣的指標,患者還是得去大醫院,基層醫院就難以把慢性病療效評估和管理這塊承擔起來。”姚世平認為,只有提高基層醫院的整體醫療服務水平,才能真正地將患者留在基層。
智能檢測技術+互聯網促分級診療“落地”
在技術設備配套方面,姚世平表示,把常規大醫院用的檢測產品直接引進到基層醫院,不一定能開展得起來。
“大醫院患者多,檢測樣本數多,很多檢測設備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元,對于醫生人手少、患者數量少的鄉鎮衛生院來說,一般用不起,即便用了,也沒有那么大的檢測量。因此,基層醫院的檢測技術設備一定要簡單、實用、智能。最后落實到產品上,比如我們專為鄉鎮衛生院研發的倍肯基層數字化整體化驗室,具有‘三化’的特點——整體化、數字化和規范化,可以滿足基層衛生院的日常檢測需要。化驗室的基本配置主要包括五項主機、七項附件和一套實驗室智能管理工作站,可以開展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凝四項、離子檢測等63個檢驗項目。”
據了解,為幫助遏制目前基層的抗生素濫用現象,倍肯還專為村衛生室研發了“村醫健康一體機”,集疾病診治、健康檔案建檔、隨訪、慢病管理、資源管理、業務管理、健康教育等功能于一體,可以滿足鄉鎮衛生院醫生的日常工作需求,其特有的白細胞檢測功能,可以有效協助村醫根據白細胞數值準確判斷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對于基層互聯網醫療的未來發展,姚世平表示,智能便捷的快速檢測技術,基層醫院不但要能“用得上”,還要能“用得下去”,這就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服務,也就是說把基層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和互聯網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基層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分級診療的“落地”,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