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事關院前急救,中國縣域醫共體急診急救大平臺建設規范共識
作者:天榮醫療 發布日期:2022-01-21
★ 一縱即縱向設計 , 依托信息化網絡平臺,考核從呼叫到確切治療的時間, 要求實現縣域內各類急危重癥救治流程的規范化、同質化;
★ 一橫即橫向設計 ,“零通道”建設理念,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多系統資源協同管理 ;
★一能力即縣域內急危重癥綜合救治能力的提升。
近日,國家衛健委印發《“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 年)》,圍繞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和資源整合共享提出了十項任務,其中提升急危重病救治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五大中心建設這兩項任務與急診急救大平臺建設直接相關,而資源整合共享正是急診急救大平臺的核心理念。故中國縣級醫院急診聯盟現制定《中國縣域醫共體急診急救大平臺建設規范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
共識中核心醫院為縣域內所有醫共體中最具急診醫學學科優勢的綜合性醫院 ;牽頭醫院為各醫共體中代表醫共體所在區域最高醫療水平的醫院,核心醫院也是牽頭醫院之一 ;成員單位為醫共體區域內的各鄉鎮衛生院及其下屬的村衛生室 ;云急救為核心醫院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各成員單位救治現場、120 救護車實行線上互動及實時指導。 《共識》包括縣域醫共體急診急救大平臺架構及職能、核心醫院建設、牽頭醫院建設、成員單位建設、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設及質量管理持續改進七個部分。
縣域急救大平臺架構 其中院前急救重點核心是信息化建設。通過加強信息化及網絡建設,將縣域醫共體急診急救大平臺內的醫療信息統一化 ,實現患者在院前和院內診療過程的無縫銜接。存儲、整合及分析醫療信息,通過大數據和醫學指南更新不斷提高疾病的診療技術。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被送達醫院救治前,患者所接受的專業人員現場搶救、轉運途中急救以及監護為主的醫療服務活動,是縣域醫共體急診急救大平臺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療急救、重大活動保障、突發公共事件緊急救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標是建設一個“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反應快捷、指揮統一、處置高效”的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和急救醫療網絡,實現全縣域醫共體院前醫療急救統一受理、統一指揮、統一調度。
急救站管理要求 急救站點實行站長負責制及 24 h 值班制度,建立規范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急救站與調度系統信息對接,實行信息化管理。 院前急救指標要求 全縣域內統一由 120 電話調度。120 呼救電話 10 s 內接聽率達到 95%。救護車 3 min 出車率達到 95%[23]。危急重癥現場監護或搶救措施實施率 98%。院前急救病歷書寫率達到 100%。胸痛病例心電圖檢查率≥ 90%。
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設 建立急救車車載移動傳輸系統,可把醫療記錄、監護儀中的數據信息以及車內診療操作監控圖像實時傳送到急救中心和醫院的急救科室,建立急救車、急救中心和醫院急救科室三者之間的緊密聯系,醫院急救科室通過以上信息能預先做好檢查、手術、治療等相關處置措施的準備工作, 提高整個急救體系的搶救效率。 縣域醫共體急診急救大平臺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及制度建設 信息化建設是實現縣域內醫療機構間信息傳輸及保證大平臺平穩高效運行的基礎,是縣域急診急救科研和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重要數據來源。建立急診急救大平臺數據庫,可以對院前和院內急救質量和效率進行質控分析、持續改進 ;可以實現縣域急診急救資源的合理分配,精準的疫情防控 ;可以為急診急救規范化、同質化提供信息技術保障。縣域醫共體急診急救大平臺辦公室負責大平臺數據庫的管理與維護,成立相關信息化團隊,有保障信息安全的制度和應急預案。 急診系統信息互聯互通 加強協調管理,完善患者身份統一識別。
保證醫療數據信息化處理,救護車能夠實時傳輸患者信息、救護措施, 有條件的可使用 APP 實現掃碼接入后實時顯示,實現院前數字化調度平臺及醫院內部醫療信息互聯互通,院前信息與院內急救無縫對接,實現“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對五大中心患者實行“一鍵啟動”,快速進入診療流程。建立危重患者評分管理系統,和 EICU 信息化系統建設,實現質控自動化管理。
有條件的單位可加強云救治平臺、遠程會診、可視化搶救指導等,核心醫院相關救治中心團隊對緊急患者及時進行云會診、云搶救。 急診急救平臺大數據建設 建立院前急救、院內診療、危重患者轉診、危重患者生命體征數據、急診急救培訓、急診質量管理等數據資料庫。具備向全國的數據平臺輸送數據的能力,并逐步做到實時傳輸。有條件可開發縣域內急診急救醫療服務數據信息匯總與分析軟件,對急診急救重點病種和突發公共事件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急診病癥發病規律,為改進服務流程及提升救治效率提供決策依據。